固原砖雕于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魏氏砖雕技艺现传承于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为了领略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8月6日上午,hg8868官方网站数学科学学院团委书记、研究生辅导员于正伟带领“景润青年”精准教育扶贫实践队,参观了位于隆德县凤岭乡于河村的魏氏砖雕展示馆。
尽管前往魏氏砖雕展示馆途中下起了磅礴大雨,但丝毫不减实践队员学习、参观的热情。到达时,魏氏砖雕的第五代传承人魏亚龙先生热心的接待了实践队,并带领实践队参观各个展厅,魏先生向我们介绍魏氏砖雕的历史文化、各种砖雕的特点和砖雕的制作过程。参观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到魏氏砖雕从第四代开始改变了魏氏家族砖雕艺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封建思想,这使得有志于砖雕的人都能习得这项手艺。
近年来,魏氏砖雕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开发新产品300余种,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授艺活动,带动周边村民、留守妇女及残疾人就业,带动了村民挣“文化钱”,让当地村民能在车间工作的同时兼顾田间劳作,就近就业,让昔日的家族手艺成为家乡致富的新途径,成功探索出一条“非遗生产性保护,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期间,魏先生强调了扶贫产业就是要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同时也说到现在大多数年轻人更愿意到大城市发展,而不愿留在小县城就业,这使得学这门工艺的年轻人愈来愈少。实践队听后表示非常愿意献一份力,帮助在相关平台上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魏氏砖雕,也希望帮助他们找到真正对这门工艺感兴趣的人,将这门工艺传承下去,进而帮助更多人脱贫。
长期以来,魏氏砖雕都是家族传承、口传心授、手工制作、小窑烧造、小量销售,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技艺的传承发展潜力受到很大的制约。2011年,在隆德县委、县政府支持下,传承人卜文俊投资创立隆德县魏氏砖雕有限公司,依托砖雕非遗技艺,生产销售各类手工砖雕、合成砖雕、房屋脊兽、青砖瓦等一系列仿古建筑材料。2017年,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投资建成“固原砖雕(魏氏砖雕)传承保护基地”,形成集陈列展示、研究保护、研学体验、设计开发、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展览场所,已累计接待考察、学习和观光人员6.5万余人,接待研学旅行学生软雕制作培训2万余人,接收夏令营学员4000余人,举办砖雕技能培训、中小学生砖雕公益兴趣班10余次,共培训400余人,为魏氏砖雕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参观途中,实践队员积极提问,看到五代传承人的介绍,大家都好奇前三代传承人只有男性,为什么第四代和第五代就有女性了。魏亚龙先生说到,由于家族里愿意做这个砖雕的人越来越少以及学校搬迁到县城,有一部分人为了孩子的教育也跟着搬迁到县城,并且女性比男性更细心,所以传承人也增加了女性。期间实践队的王爱连同学就木雕,砖雕和石雕的差别提出疑问,魏亚龙先生详细的解答到,木雕、砖雕和石雕本质都是雕刻艺术,它们的材质有差别,木雕就是以木头为材料,砖雕以泥土为材料,石雕就以石头为材料。魏先生的介绍让我们对砖雕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们是六盘山的魂,希望砖雕这个扶贫产业能永远传承下去。
此外,实践队成员还积极体验了制作陶艺的过程,学习手工拉坯,体验指尖与泥土的交流,在双手的抚摸下,这团没有生命、湿润润的泥巴,一边旋转、一边升高,慢慢成形。体验过程中感受到砖雕虽美,但过程不易。
作为一个非遗扶贫产业,2019年,魏氏砖雕探索建立“非遗扶贫车间”,通过“公司+农户+营销”的模式,带动周边村民、留守妇女及残疾人30余人就业,7个月生产期人均收入2.4万元,实现非遗传承、富民增收的双赢,实现了让少部分人能在家门口工作。魏氏砖雕的产业化不但助力了当地的扶贫工作,更为祖辈传下的手工砖雕技艺寻找到一条新的生存和发展道路,为于河村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并一代代传递下去。
(数学科学学院 王爱连 余星宇)